1.3 殿问

Hinzag留言 | 贡献2025年3月10日 (一) 22:14的版本 (创建页面,内容为“京郭南外十八里,坡者无名,湘竹密,有道观,居者一人,民传之得天之道,广闻于市牍,寻隐者无数,紫烟延数里。道者书《九策》,知者争相传,而殿者学士,皆恶其说,摘其二三,而谏于上,污之有反,为害国治。上阅之,命吏访,欲召于殿前,问其策言。吏往而道者否见,无奈而返。不成,上否悦颜,命吏携礼而访见,往之,道者否见,侍童…”)
(差异) ←上一版本 | 最后版本 (差异) | 下一版本→ (差异)

京郭南外十八里,坡者无名,湘竹密,有道观,居者一人,民传之得天之道,广闻于市牍,寻隐者无数,紫烟延数里。道者书《九策》,知者争相传,而殿者学士,皆恶其说,摘其二三,而谏于上,污之有反,为害国治。上阅之,命吏访,欲召于殿前,问其策言。吏往而道者否见,无奈而返。不成,上否悦颜,命吏携礼而访见,往之,道者否见,侍童予吏简,上书:见山而往,非山之往人。吏携礼并简而返,告之于上。上阅简而回书之,曰此天之命也,何不从也?若欲往山,亦可移山。吏复往,备三金辔而见,予之简于侍童。约三刻,道者终见,登车而往之京。

时属十二月,千里雪,满城白絮,万瓦浮霜。

道者独步雪中,鹅毛纷飞,紫衣不与景同,遗世独立。往之殿前,上已候之以宴,道者入,视若无人,见上而未谒,席坐而饮,食之慢细。上否恼,置《九策》案上,曰:“汝知何召也?”道者对曰:“吾不知也,若为《九策》来,亦为不知。”

上曰:“汝非不知也,知之者曰己不知而为大知,而有之三问,愿汝畅所尽言。”道者默,斟酒尽,遂答曰:“君之问,非国之策问,而为己问。”上惊,面而不改,问曰:“一,人之曰天授君,重于君。而若无君,天何以存耶?以太牢祭而无谕,天何不应?是无天而人予天耶?”道者起,前之二步,答曰:“天之命,非轻非重,欲业事成,而在人心,古之鲲鹏举,九万里而其重否扶摇而上,何能也?其欲也,心往也!信天而之有天,不信则无,此为理也。”上问之二,曰:“闻长生者,大椿千岁。若人之千岁,其命必孤,无依无靠无伴。而朕之欲效长生,该当何也?”道者复前二步对曰:“净水者,若无外物,其非朽也。巨树者,若无人伐,其非枯也。心之非恒,外物扰之。而季之更替恒,世之生无常,欲治国之千古,实为世人之笑耳。”上不语,拾笔而书,内不知,遂而曰:“朕之疑尽解,而此问非问之己,而为汝也。”道者止上问之三,跪于上前,对曰:“上之疑天,则天为无,而欲倚天得之长生,是为私欲,非之为民。若倚万民则必可得之长生,而上必重于天,万古芳也!”

上默然,徐言曰:“汝言甚善,朕当思之。可有为天师之欲?吾必敕之,召天下民。”道者辞曰:“吾之所求,唯山林之趣、清静之道。然吾之治世之道,在于《九策》,为民之道,在今之策答。为万民非己,则利民亦利己。”上闻之,心虽难舍,然知其归意坚决,遂允其请,赐以金千两,送其归隐。后命工吏传《九策》于天下,使世人知。

笔者HinzaG叹之,遂赠以俗诗:

京南紫竹隐仙踪,道者高风万古崇。

九策惊天传妙理,一言醒主见奇功。

雪中独立身如玉,世上长存德比松。

莫道山林无大事,乾坤尽在片言中。